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突击检查唐山企业减排落实情况引发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3月11日一早,黄润秋一行来到唐山市,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先后深入四家钢铁企业检查。此前,唐山市已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但在检查中发现,四家企业均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未落实相应减排要求,并普遍存在生产记录造假问题,有的甚至互相通风报信、删除生产记录应对检查,相关线索已移交当地公安部门。
昨日凌晨,“唐山发布”微信公号发布消息,针对此次情况表态,表示要“切实举一反三,强化监管执法,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百分百落实,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网友们在纷纷点赞黄润秋的“雷霆突袭”的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倘若不是“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这些企业是不是就会蒙混过关?通过网络检索可以发现,从2013年起,包括唐山市在内,多地陆续出台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预案,对不同空气污染等级,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企业不顾禁令、肆意妄为,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环保监督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疏漏。当督查不到位、问责不给力,无疑会造成环保工作“挂空挡”。一两次环保突击检查固然能发现并解决问题,但如果仅寄希望于此,认为靠突击检查就能铲除环保痼疾,显然不现实。这就要求各地必须强化日常环境监管,提高标准、加大力度、堵住漏洞,以刚性约束让环保执法“长牙”。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只有通过常态化管理、“零容忍”监管和为人民担当负责的使命感,才能让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易嘉严)
上一篇:别把婚姻当捷径
下一篇:从全国两会读懂中国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