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活跃着一只以“止讼息争”为目标的人民调解队伍——界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经济园区、物流基地企业的快速入驻,征地拆迁领域矛盾纠纷日趋多元化、尖锐化。在界石镇,全镇60余名专职调解员活跃在基层,一张覆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协调的调处网络成功搭建,为百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赢得了群众口碑。
2019年6月,受雇于重庆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的彭某突发急病倒地后身亡。死者家属和劳务公司因赔偿金额发生强烈争执,互不相让,死者家属30余人聚集到工地大门讨要说法。
事发后,界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劝阻当事双方,并把死者家属带到镇上一家宾馆先行安置,通过紧急研判,决定启用“三调联动”工作法,由镇调解委员会牵头指导调解工作,会同镇法律服务所、镇调委会驻派出所调解室启动调解。
“三调联动”参与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分别对当事双方进行政策解释、人情沟通。两天一晚的多次调解,调委会成员在把控好对象情绪的基础上,从“法、理、情”的角度出发,以“诚心、真心、耐心”的服务换取调解对象的理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一起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在界石镇调解委员会调解指导下终于成功化解。
“三调联动”工作法是基于界石镇人民调解组织的进一步拓展。在规范化建立起12个村(社区)、1个镇人民调解委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拓展调解组织,引进法律服务专业人士入驻重点基层调解组织,聚集公安、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等优势资源,严密把控重点领域矛盾纠纷的发生。
为助力全镇经济全面发展,界石镇还打造了“经济纠纷调解绿色通道”,涵盖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讨薪欠薪、民间借贷、经济合同、消费欺诈等纠纷,通过调解绿色通道形成的“快立、快调、快结”工作机制,集中调解精英力量,第一时间介入、处理,让人民调解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有麻烦找调委,有调委没麻烦”。经商多年的樊某,在接到某公司购买发电机机架价值近10万元订单后,在合同期按时交货。后樊某多次向某公司催收货款,但仍被拖欠近3万元。后由于某公司经营困难,逐步停工停产,其法人以原经办人离职,无法核实账目为由拒不支付后续货款。樊某多次催收无果,找到了当地基层调委会。
案件上报至镇调委会,第一时间开启“经济纠纷调解绿色通道”。镇调委会立即协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经济发展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组织当事双方进行依法调解。调解员查阅当事人提供的购买合同、挂账清单等相关资料后,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考虑到该案双方切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分别向双方详细解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调解员的热情加上细心的专业调解,让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一致共识,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某公司于当日将拖欠的货款全额支付给樊某。
“打通内外两条线、抓好12点(12个‘村社区’调解室),织好一张网(基层调解网点),和谐一个镇”,这是界石镇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成功的“秘籍”。“他们在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架起‘连心桥’,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意义的践行者。”巴南区司法局局长陈晓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