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山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淼带领记者采访团,在青岛监狱召开孙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追忆因公牺牲的监狱警察孙明同志,孙明生前亲人、领导、同事介绍了孙明同志的先进事迹。采访活动邀请了法治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法制网、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等中央和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参加。
他是一名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战士,从警21载、党龄21年,无数个忙碌的背影,镌刻下7700多个日夜的忠诚坚守和无私奉献;
他是一面顶天立地、永不褪色的旗帜,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了挚爱的监狱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20年9月29日,青岛监狱第五监区副监区长孙明,在执勤岗位上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45岁。
一腔热血入警营 千锤百炼始成钢
劳动改造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不同类型、不同刑期的罪犯提供劳动改造岗位、掌握一技之长,是监狱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和职责。依托机床生产,提供高技术岗位是青岛监狱劳动改造的主要特色。
1999年,毕业于天津理工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学生党员孙明,怀着从小到大的“警察梦”,毅然投身具有60多年机床生产历史的青岛监狱,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参加工作后,孙明被分配到机械加工监区(第三监区)工作。他要来监区所有车、镗、刨、铣设备的使用说明、产品图纸、技术参数、工艺流程,300多台设备、数十道工艺流程与技术标准,逐台逐项学习研究,办公桌上的技术资料经常堆积如山。遇到难题就跑到车间找领导请教、现场观摩,每天拿出1个小时上机实操,经常早晨7点到车间,晚上10点才回家,再晚就干脆睡在办公室。同事开玩笑说:“再不回家小心老婆不让进门了。”他笑道:“她是教师,晚上也要备课,我们这叫互不干涉、两不打扰”,这种“上班两头不见太阳、下班两头不见孩子”的状态,他坚持了整整7年。
孙明(右)生前在工作中
2006年,孙明被安排到业务科主持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尖兵”。2008年,他制作发表的《研制牛头刨
2008年,青岛监狱搬迁新址,面临设备拆卸搬迁、安装调试的艰巨任务。作为监区业务科长,孙明几乎每天都靠在车间,逐台设备登记造册,制定搬迁流程,现场指挥拆卸、吊拉、搬运、组装,一干就是半年。由于长期连续高强度工作,孙明患上了肾结石,有一次痛得直接晕倒在机床旁边。领导强制要求他休息,他说:“去过医院了,不太要紧,等车间的床子都转起来再说吧”,硬是靠着止痛药撑了过去。在他的努力下,监区300余台设备全部安全顺利搬迁新监狱,监区被评为“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先进个人”。
践行宗旨守底线 公正执法育新人
2017年4月,孙明被选拔任命为副监区长。走上领导岗位的他,更加注重劳动改造对罪犯的惩罚与激励作用。为确保对罪犯劳动考核的公平公正,他严格依据每名罪犯的劳动能力、每台设备的加工能力对任务指标、产品质量、工时定额、劳动报酬实施考核,确保精准无误。罪犯高某,曾以工时评定不合理为由消极怠工、逃避劳动。孙明了解情况后,现场拿出原始工时记录数据,向其逐个核对计算,详细解释考核评定依据,并亲自上机操作演示,当场指出高某在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高某从此心服口服。
为提高罪犯的劳动技能,孙明经常组织举办技术比武、质量管理攻关、安全知识竞赛等技能培训活动,对罪犯中的技术骨干更是“一对一”地进行培训。
在孙明的帮助与指导下,先后有510多名罪犯获得了劳动岗位技能等级资格证书,其中160多人被评为中级技工,76人被评为高级技工,20人被聘为技师;100多名罪犯在即将刑释时就与社会用工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30多名刑释人员成为社会用工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多人刑释后凭借在监狱学习的机械加工、机床生产技术,开公司、办工厂,实现了自主创业。
孙明所在的五监区横跨南北两个机械加工车间,车间特种设备多、易燃易爆品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孙明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两个车间进行安全巡检,开工后每小时例行一次安全巡检,下午收工后再进行安全生产“回头看”;遇有高空作业、设备拆卸更是全程盯靠现场;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亲自部署节前安全生产工作。为强化罪犯安全生产意识,他还编创了“安全生产歌”,组织罪犯每次出、收工前都要集体背唱,监区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孙明(中)生前在工作中
逆行而上,超长坚守,勇挑重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监狱民警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阻击战、持久战。
使命召唤、恪尽职守。2020年春节期间,孙明得知监狱即将实行全封闭管理后,第一个提出参加首批封闭执勤的请求,并于大年初三,带领监区7名执勤干警迅速投入紧张的战斗。为防止大家仓促应战、准备不足,孙明第一时间进行战前动员,公布执勤纪律,要求监区执勤干警必须做到执行监狱命令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严格执行勤务等级,严格执行防护纪律,密切协作、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确保实现“零输入”“零感染”“零事故”。为将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他迅速成立应急党小组,将7名执勤干警进行应急编组,两人为一战斗小组,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小组,早上定任务、中午抓调度、晚上再碰头,工作无缝衔接、实时调度,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推进。为稳定罪犯思想,消除恐慌心理,孙明结合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罪犯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与成效,让罪犯在对比中感受中国力量、中国优势、中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组织罪犯开展一次“书面谈心”、学唱一首“抗疫”歌曲、撰写一封家书、拨打一次亲情电话,想方设法确保监区安全稳定。
身先士卒、润物无声。封闭执勤期间,执勤干警白天监控、夜间值班,同时负责各类统计报表、整理减刑假释材料、制作执法文书以及组织安排罪犯改造生活、卫生防疫等各项任务,警力少、任务重,天天超负荷、连轴转。孙明时时处处身先士卒,每次夜间值班都选择值守下半夜,每次用餐时段都主动顶岗替班,让年轻的早吃饭、年长的多休息。
作为带队领导,他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时刻把干警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状况放在心上。封闭执勤初期,青年干警张晓斐不到一岁的女儿高烧不退,家中只有妻子一人,异常担心又束手无策。孙明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志愿服务队派专人将其女儿送医就诊,解除了干警及家人的后顾之忧;孙明凯、刘晓腾等两名干警的妻子怀孕待产,他就让自己的爱人主动与她们建立微信群,加强联系沟通、相互照应。面对长期的封闭执勤,他总是想方设法地调整大家的心态,给青年们讲党课,讲述监区生产历史与集体荣誉,传授缓解心理压力的小技巧,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
在帮助他人排忧解难时,孙明又何尝不挂念自己的家人。父母均已近80岁,父亲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17岁的儿子正在高考冲刺期,但这些家庭压力他从不向人提起。妻子曾在信中写道:“我心疼你不分昼夜的工作,但更理解你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的老公也是逆行的英雄,我为你感到骄傲!”
在他的带领下,第五监区在第一批60天封闭执勤任务中实现了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监管安全“零事故”。截至牺牲前,孙明已带队参加了5个批次的封闭执勤任务,累计封闭执勤备勤137天。
妻子说,“孙明干什么都想要个‘好’,争个‘先’”。是的,从入警之初的勤奋刻苦、追求进步,到走上领导岗位后的勇于担当、勇挑重担,孙明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深深镌刻着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质。哪怕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依然像一只上满了发条的钟表,不知疲倦地奔跑着——
9月29日零时到3时,在狱内值班室夜间值班;早上又放弃休息来到车间,驾驶电瓶车转运工件;10时,陪同狱内封闭执勤指挥部督察组巡查车间;11时,部署监区“两节”期间的安保工作;13时至16时,在车间组织进行节前安全隐患排查;18时,组织内勤汇总情况、梳理工作,召开碰头会;19时,将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后,安排4名战友回去休息,自己仍坚守岗位、值勤带班;当晚19时56分,孙明在执勤岗位上突发心脏疾病一头晕倒,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回看这满满当当的一天工作,孙明把满腔的热血都献给了钟爱的监狱事业,直至战斗到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擎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座丰碑。
学习英模,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孙明走了,走得是如此匆忙,他还有太多的工作规划和家庭愿望没来得及实施……从警21年,孙明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嘉奖10次,多次荣获“全省监狱系统亮点工作创新先进个人”“全省监狱系统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青岛市司法局追授孙明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向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体监狱警察职工发出了“向孙明同志学习”的号召。
“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由于他们受相同的文化培养与影响,养成了相同的性格与品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市监狱、戒毒人民警察队伍中,还有一大批像孙明这样的警察,他们扎根基层、默默无闻,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用坚定脚步丈量正义之路,从严冬走过酷暑,从黑夜守到黎明,超长坚守、勇于拼搏,只要一声令下,守必坚、攻必取、战必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岛监狱始终牢记政治机关、纪律部队、法治部门的职责定位,闻令而动,逆行坚守,埋头苦干。从1月27日至今,青岛监狱持续实行封闭管理,广大干警职工靠着舍小家、顾大家、无私无畏、超长坚守的坚定信念、顽强毅力与过硬作风,确保了监管场所疫情“零输入”“零感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的关键时期,确保了狱内“零发案”,罪犯思想稳定,改造秩序安全稳定,顺利实现了监管安全25周年、生产安全20周年。
孙明同志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自觉践行人民警察重要训词精神的先进典型、杰出代表。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全系统各级各单位都要以孙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不怕疲劳、忘我拼搏的职业精神将秉承初心、不辱使命、高举旗帜、接续奋战、砥砺前行!
下一篇:“八个强化”擦亮“滨州法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