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是党员?”
“是的,我们都是党员!”
这是2022年3月13日,当涂县黄池镇三合村杨垾自然村罗桥疫情防控点,一位48年党龄的老支书和我们的对话。
这一天,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一声紧急集合号,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周末。
顷刻间,战友们如一股铁流奔涌集结,并旋即汇入拔营的队伍。
初春时节的姑溪河,静水深流,河岸两旁的江南人家,粉墙黛瓦,被大片的油菜花海点缀的如诗如画,由当涂县城通往大公圩的路上,一支急行军正加足马力、全速前进。
青山脚下,警灯闪烁、警徽闪耀、警车驰鸣,而此时,坐在车内的每一位民警都再清楚不过,接下来他们将要直面的风险和承担的使命。
一场较量,无声展开。
“超人组合”
3月13日,接江苏省常州市疾控中心协查函,一例新冠病毒初筛阳性病例在黄池镇有活动轨迹。
消息一出,黄池告急、全县告急,各级防疫力量迅速紧张起来,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工作预案,由常态化转入紧急状态。
我们此行的任务,就是对黄池镇部分区域进行封控,并协助做好流调密接及次密人员转运隔离。
我和经侦大队大队长吴超,被安排在罗桥执行封控任务。
罗桥,是黄池镇三合村连接戚桥村的一道桥梁,而根据情况通报,三合村、戚桥村均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罗桥封控任务的重要性、严肃性、紧迫性,可以想见。
刚开始封控,很多人表示支持、配合,但也有个别群众不理解,言语间难免有一些怨气,我们只能耐下心来、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但是显而易见,无论我们怎么解释说明,个别群众还是有情绪,虽然没有跨过罗桥一步,但是看得出来,对于突如其来的封控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而就在此时,村里已经退下岗位多年的老支书被安排在罗桥,和我们一起开展封控工作,看到我们工作有难度,而且一时要面对那么多群众,老支书二话不说,掐灭了手中的烟,和风细雨、和颜悦色给群众做工作。
“疫情是大事,政府这么做是为大家安全考虑,大家赶紧回家吧,孩子还等着呢”
“你家孩子也在政府部门工作,将心比心,理解政府的难处,回去吧!”
老支书三言两语,就将围在罗桥的群众劝回了家。
人潮褪去,夜幕四合,此时的罗桥,宛如一座战斗堡垒,防护病毒,守护安宁。
“你俩都是党员吧?”
“是的,我们都是党员!”
老支书点燃一根烟,蹲在地上,边抽烟边和我们拉来了话匣子。
后来我们得知,老支书今年已有47年党龄,罗桥就是他当年在任时由山东一家建筑公司修建的。
老支书的家就在罗桥附近,说起罗桥,老支书感慨万千,他说“我们党员就和这桥一样,联系群众、帮助群众”,“你们从城里到农村,不容易,但是入了党就要一心一意跟党走。”那一晚,老支书还讲了很多当年带领群众一起搞生产的故事,他说当年村里有许多小青年以“老师”的身份,去皖北教当地群众种植水稻,后来还有好几位皖北的姑娘嫁了过来。
老支书和我们的对话,看似聊天,又像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历史课,这也是我入党23年以来,第一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被人问起党员身份。
那一刻,我的入党初心,再一次被叩问、被考量。
而除此之外,我们从心眼里更为钦佩的是老支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他比我们了解群众心理,比我们更懂得群众的所思所想。
其他不说,单就一个“蹲功”,就足以说明,当年在做群众工作时,老支书没少下功夫,不起身、不动身,随便往墙角一“蹲”,可以持续个把小时。
话说间,已是满天星斗,身上的防护服不仅防御了病毒,还起到了御寒作用,所谓一举两得。
从皓月当空,到月明星稀,再到晨曦微露,我和吴超大队长组成的“超人组合”,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守住了罗桥,稳住了群众,为全县上下最短时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们“超人组合”的辛苦,老支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借着回家拿烟的功夫,给我们煮了四颗鸡蛋。
“一天一夜没合眼,你们太辛苦了,本来想给你们烧饭,但考虑到当前疫情,怕你们有顾虑,只好煮几颗鸡蛋给你们。”
本想推辞,又见老支书有些生气,我们“超人组合”只好接过老支书用托盘递给我们的鸡蛋。
那一刻,鸡蛋是滚烫的,我们的心是滚烫的,因为我们的事业一旦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相助,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决战黄池,有我们!
决胜黄池,慨而慷!
“黄金搭档”
3月16日,根据任务安排,我从罗桥调整到黄池居委会“黄池大酒店”门口执行管控任务,和我一起工作的还有当涂县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两名辅警,一个叫姜俊,高个自然卷,一个叫凌涛,浓眉大眼睛,我们三人一个班,连续工作24小时。
刚开始,我对他们不是很熟悉,等忙了大半天,到中午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才将他们的身份和值班表上的名字一一“对号入座”。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已经由最初陌生到高度默契,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群众困难求助,大家一起帮。
我们仨,俨然“黄金搭档”。
管控任务说起来简单,实则不轻松,因为不断有群众向我们求助,还有好几位需要前往县人民医院做血透的患者,我们需要核实清楚,并且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譬如管控区有的子女需要向其他管控区的老人送药送菜,我们只好代为跑路。
“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这是上级给我们的要求,也是特殊时期我们的责任,但是一天跑下来,也是深感疲惫,几乎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左右,为了群众,这点儿苦和累值了!
在管控区工作期间,刚好赶上强对流降雨天气,温度骤然下降,之前匆忙搭建的帐篷变成了过水路面,而且开始漏雨,还好身上的防护服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再套上一层雨衣多少有些多余和不便。
恰在这时候,管控区开始动员群众做核酸,我带头站在雨中维护秩序、疏导群众,雨水从警帽帽檐上倾泻而下,宛如雨帘。
“他们太辛苦了,真心不容易!”
这是过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最高褒奖。
后来,我给两名辅警谈心做工作,“我们站在雨水中,就是给群众希望,就要让群众感知到,风雨来袭时,我们就是群众可以完全依靠的主心骨、压舱石。”当天,已经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两名辅警分别写下请战书,“坚决服从局党委安排,申请去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工作”。
看到他们的请战书,我想起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里面周秉义的一段话:“身体可以疲惫,生病乃至受伤,但精神绝不可以颓唐。”
滂沱大雨,是对共产党人精神烈焰的一次淬火成钢。
风雨黄池,坚如磐石!
疫情阻击,人民必胜!
“警察名义”
3月20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昼夜平分春意正浓。这一天,我由黄池居委会再被调整至红色文化小镇亭头济南路口执行管控任务。
跟随我而来的,还有连续三天的强降雨。但是,天再冷,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温暖而热烈的。
就在前一天,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找到我们,家中停电了,然后液化气也用完了,生活出现了问题,这还不算,因为意外断电,手机自动关机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老两口彻底急了,但是疫情期间,又不能串门借手机,更不能随意走动,看到楼下的警察,老两口一前一后、颤颤巍巍走了过来。
“来,老人家,先坐下!”我们搬来凳子让老人坐下和我们说话。
后来我们得知,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因为手机关机,他们无法与外界联系,我们赶紧拿出手机帮他们拨通电话报平安,并将老人的手机留在岗亭帮忙充电。
同时,我们又联系到黄池镇液化气站工作人员,让他们将液化气瓶送到岗亭,再由我们送到老人家中换气。
“你们先回家,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电的问题我们马上联系解决,请你们安心居家”,我们一边送老人回家,一边接过液化气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液化气钢瓶,用电动车带到老人所在的小区,然后由老人带路送到了单元楼。
“你们一定注意安全,阀门要上紧,再检查一遍确保安全”,我打电话给两名辅警,内心深处生怕好心办坏事。
但似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辅警凌涛很快扛回了空的液化气钢瓶,并告诉我,他在派出所时经常帮有需要的群众换液化气瓶,让我一百个放心。
那一刻,凌涛在我的印象中开始变得高大而亲民。
其实,为民服务过程,就是对民警本身的检验和提升,既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更要有能服务、会服务的本领,民警化身蝙蝠侠、送气工、修车工的新闻已经不是新闻,而是责任和本能,更是时代所需、人民所呼。
目送两位老人离开岗亭的背影,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父母,也是那般年迈,也是不到万事不求人的关头不轻易求人帮忙的性情,帮助他们,就是在尽我们的本分。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也是既让人感动又有些莫名羞愧的。
两位老人缓慢挪动着步伐前来去手机的时候,他们的手里多了纸和笔。
“你们帮我们,太让我们过意不去了,如果可以,请告诉你们的名字,等疫情过去,让我们的孩子感谢你们!”
两位老人说着说着,眼角开始含泪。
“真不用了,别客气,你们快回家,我们的名字就叫警察”,我们边说边劝老人回家,两位老人边往回走,边一步三回头向我们致意。
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无比温暖,原来看似寻常的责任也可以化作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感召。
警察的名义,就是正义的行动。
警察,就是危情到来之时,奋不顾身将至暗拦在身后,让高光重现人间的金色盾牌。
春分时节,万物并育,希望萌发。
3月20日,“马鞍山发布”微信号通报:截至3月20日22时,全市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对于疫情防控这样一场特殊而严峻的战役,最好的结果就是归零。
黄池,加油!
加油,黄池!(崔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