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昨天还随风摇曳、满目金黄的6亩小麦,怎么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看着地里成捆的麦秆,董兴军疑惑。
这6亩小麦地的主人,是“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烈士的父母——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村民肖胜松、刘利霞夫妇。
6月5日,本该是肖思远家小麦收割的日子。
早上8点,延津县人武部政委董兴军便带领人武部干部战士一行9人来帮忙。
可等到战士们到了麦地,地里的麦秆都已打成了捆,烈士父母肖胜松、刘利霞正准备往拖拉机上装运。
“不让你们来,你们非要来,我只好起个大早提前收了。”肖胜松扶着钢叉笑哈哈道:“今年小麦收成不错,亩产超过1000斤没问题。”
原来,麦收临近时,肖胜松、刘利霞夫妇便不断收到市、县、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问他们收麦有啥困难,需要不需要帮助。
村干部、志愿者及思远的战友、同学等也都争相要来帮忙。
县人武部领导还特意叮嘱他们,什么活也不用干,只管在家等着收麦子即可。
两口子一面感动,一面有些不安:儿子参军保家卫国是职责,父母种好地打好粮则是农民应尽的职责!怎么能为了这点事麻烦大家?
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收割这天,凌晨4点,天微微亮,肖胜松夫妇就“偷偷”带着收割机下地收获。肖思远的母亲刘利霞负责挂编织袋接麦子,父亲肖胜松则一次次扛起小麦堆到拖拉机上。一个半小时后,6亩小麦收割完毕,夫妇两人开拖拉机连跑3趟才把麦子全部拉回家。
面对淳朴、实在的烈士父母,董兴军又“生气”又感动。他夺过肖胜松手中的钢叉说:“麦子收完了,我们就帮忙运秸秆!”
一声令下,有人开车、有人装车、有人摆垛,迷彩身影在地里忙碌开来,不到一个小时,9个人就把6亩地的秸秆全运到回收点。
逢年过节,省、市、县及社会各界纷纷到家里慰问;今年2月,延津县人武部还特意安排肖胜松、刘利霞夫妇到医院做了全面体检;3月,人武部又专门组织来给小麦浇水施肥……每份关怀肖胜松和刘利霞夫妇都记在心中。
在大儿子肖思远牺牲两年后,两口子又决定将小儿子肖荣基送去军营。今年3月份,刚满18岁的肖荣基经过体检政审双合格后进入延津县人武部服预备役,提前适应军营生活。
4月4日上午8点,在河南延津县人武部大门口,肖荣基健步跨上哨岗,他左侧口袋心脏位置装着哥哥——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照片。
肖荣基2004年出生,比哥哥肖思远小8岁。肖思远2016年9月应征入伍时,肖荣基还在上小学,未能为哥哥送行,专门打去电话:“哥,你在部队多保重,我毕业也要参军。”
再见面,是2019年冬天肖思远休假返乡探亲,这也是兄弟俩最后一面。肖荣基十分珍惜与哥哥的相处时间,直接搬到哥哥屋里住。忆起这段经历,肖荣基说:“哥哥有时和战友打电话会让我先出去,部队的事也很少说,只告诉我,当一名军人不光要有强健的体魄,思想也要穿上军装,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军人。”
2020年6月,肖思远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英勇牺牲,年仅24岁。16岁的肖荣基万分悲痛,要参军的信念愈发强烈。肖思远的父母说:“荣基把哥哥当榜样,我们很欣慰,他们都是我们的骄傲。”
肖思远曾在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肖荣基说:“我也愿成为祖国的界碑,这是军人的荣誉,也是我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