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编订后形成的系统性法律。民法典主旨在于保护公民诸项民事权利,是保障人民私权的基本法。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依法治国原则之下,国家治理的各种行为都要依法进行,而民法所规范的社会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把法治与道德的目标具体落实在了一个个“人”的身上。
我国民法典在借鉴国外民法典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了我国既有的优良法律传统,“平等”与“保护”是贯穿民法典始终的立法精神。如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明确住宅70年后自动续期;禁止高利放贷;明确“机关、企业、学校等”的防止性骚扰责任。此外,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重要权利,这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明确将自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不是独立成篇而是相互联系的。体系化和科学化的法律制度可以把治国理念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然后借助于立法,把这些理念变为具体的法律条文,使公民得以遵守,使司法者得以运用,从而落实对国家的治理。传统优秀法律文化与现代民事法律规范融合,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治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民”“法”,这两个关键词构成了民法典的中心设计思想,并将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得以完成对时代精神的真实表达。这不仅是中国法治的长足进步,更承载着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部民法典,提升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下一篇:新平台 新渠道 新窗口 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