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法治建设又放“大招”。自2020年起,广州启动法治示范镇街创建工作,探索基层法治建设路径。近期,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梳理总结创建实践,在全国率先制定《广州市法治镇(街道)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为广州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指引,为广东乃至全国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广州智慧”。
“基层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基,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明确标准和详细指引,以致基层在推进落实法治工作时存在理念不清晰、认识不全面、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指导首批广州市法治示范镇街创建过程中,市委依法治市办系统梳理总结各镇街关于法治创建“创什么”“怎么创”等问题,通过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指标》,这也是全国首份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权威指引。
重点关注出嫁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
在目标导向上,《指标》旨在修正对镇街法治建设范围内容的碎片化认知倾向,提出“7+1”创建指标,7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支持公正司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强法治建设保障,1是创新项目,并设置22项二级指标、84项三级指标,涵盖基层法治建设的重点方面,突破以往对法治建设限缩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一隅的局限,实现了法治建设内容的全覆盖。
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结合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明确采用非强制性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实施行政强制;通过取消、整合、改为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压减重复或不必要的检查事项。
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方面,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覆盖率达100%;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出嫁女、单亲困难家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覆盖率达100%,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覆盖率达100%.
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上,强调从组织、经费、队伍、人才、激励和宣传等六方面为基层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提供专业有力的保障,避免基层法治建设因保障不足而流于形式。
减少报送材料为基层减负
《指标》还吸收了首批广州市法治示范镇街一年来在创建工作中探索、积累的经验做法,聚焦基层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实操性的解决措施和应对建议。
比如在制度建设方面,荔湾区花地街道不断规范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健全民主协商议事制度,2020年以来组织开展居民议事协商活动35场。花地经济联社在党群服务站设置居民议事厅平台,引导社员在联社班子和股东代表换届选举、章程修改、城中村改造等进程中,严格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
对此,《指标》在一级指标“加强制度建设”专门下设二级指标“加强镇(街)域内社会规范建设”,强调镇街对各类社会规范的制定加强指导,对社会规范的实施加强监督。
“《指标》定位为引领性指标而非考核性指标,目的是引导镇街在一级指标的7个领域中进行全面、自主探索,并不要求创建镇街一一对照80多项具体指标内容报送考核材料,减少报送材料和会议频次,聚焦实际问题和工作实效,切实为基层减负。”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这24件案例有些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