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钉子精神”其实有互为补充的两层含义:一曰“钉钉子”,二曰“拔钉子”。
“钉钉子”,指向在干事创业上一锤接着一锤打,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拔钉子”,指向在顽瘴痼疾上啃“硬骨头”,不回避不躲闪,要有攻坚克难的作为。
攻坚之战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开的是豁然开朗的一条道,搭的是走向胜利的一座桥。
辽沈战役的胜利有攻亦有守,攻锦州,守塔山,一役胜后有新天。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亦有攻有守。攻的是主要矛盾,要解决重大问题;守的是民心民意,国之大者。
攻坚之战就是“钉钉子”“拔钉子”,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解决“为谁钉为谁拔”。评价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作为可能有多个维度,但核心维度是看做的事情有没有让群众满意。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我们就整治什么。
其次要解决“钉哪里拔哪里”。看不见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精准发力,办好百姓身边事,急事盼事“钉住”了,难事愁事“拔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自然就满意了。打破思维定势,勇于推倒“隐匿的墙”,靶向破题,自然就能成事。
最后要解决“怎么钉怎么拔”。不触及本质,不是真改革。“钉钉子”要讲究技巧,“拔钉子”更要讲方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肯定会把事搞砸。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解决起来确实有难度,“口号喊得山响,举措迟迟不动”的现象依然存在。紧紧“钉”住痛点、难点、堵点集中发力,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是硬道理、真本事,抓住了时机,看准了方向,就得赶紧干。
辽宁政法领域的攻坚之战,“钉子”也不少,有的需要“钉”,有的需要“拔”,比如护航营商环境的“升级版”怎样言出必诺?“如我在诉”真正的温度几何?“小案不小办”咋能全程兑现?最紧迫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能不能治标又治本?有没有具体工作方案?有没有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一钉一拔有大道,挺膺担当天地宽。
上一篇:“好空气”也能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