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非法分子给假货套上品牌“外衣”,搭上品牌“便车”,企图以假乱真出售给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当非法分子还在暗暗自喜“轻松获利”时,殊不知自己已经踏入了法律“红线”...... 外有侵犯公司注册商标的假鸡精产、供、销全产业链,遍布全国,内有公司“内鬼”里外勾结,参与其中,公司利益被层层侵害。 近日,经湘潭市雨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对姚某等1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 日夜颠倒的食品厂,牵出伪劣鸡精 故事的开端源于2023年初,雨湖区某村的一家食品加工厂出现异常。村民们发现,工厂白天停工,夜晚机器轰鸣,货车频繁进出,这些细节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接到群众举报,警方开展暗中调查,发现这家工厂生产的鸡精包装袋上标示的竟然是某知名品牌的商标。但经与该公司确认,其在湘潭并没有生产设施,意味着这批货物极有可能是假冒产品。 随着案件的深入,惊人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自2018年起,该工厂的负责人姚某和几名同伙密谋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知名品牌鸡精的包装袋和标识,利用劣质原料进行生产并销往全国。产品多项指标均不符合国家标准,销售金额达5000余万元,涉及湖南、江苏、上海、广东等10多个省市。 “车间里别说是消毒杀菌设备了,工人都是徒手操作,也没人戴口罩,地面到处都是脏污。”生产车间里糟糕的卫生状况超出了办案人员的想象。 “内鬼”做靠山,全链条深挖彻查 案件规模之大,触及面之广,都表明了伪劣产品对市场的严重威胁。为此,湘潭市雨湖区检察院迅速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人员及时对假冒鸡精的产品质量、销售金额及非法获利等证据收集固定。 为实现全链条打击,承办检察官深挖彻查假鸡精产、供、销全产业链,根据银行流水、物流信息、聊天记录等证据顺藤摸瓜,发现姚某等人为了增强假冒产品的可信度,还联系了某知名品牌鸡精公司的高管高某和该品牌长沙分公司的打假负责人陈某。沦陷于金钱攻势,二人不仅提供了仿制该品牌鸡精的方法,还多次利用职务便利,刻意对公司隐瞒有关姚某造假的投诉,并为姚某介绍了多名公司业务员,帮助售假。 “有了正规厂家业务员身份的加持,无论是批发商还是普通消费者,都会无条件信任。”承办检察官介绍。为彻查上下游犯罪,检察人员积极与公安机关会商研究,就追根溯源、补强证据达成共识。2023年4月,该院向公安机关发出《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请公安机关追查被害企业“内鬼”高某等人,查明制假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下游售假人员。 经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取证,检察机关进一步深挖证据,依法追诉,该案共依法追捕、追诉企业内部关键岗位人员及下游售假人员等漏犯共计8人,从制假源头、包装原材料到售卖终端,甚至企业内部保护伞,一网打尽,彻底斩断了制假售价犯罪链条。 追赃挽损,普法宣传助力企业堵漏洞 为帮助企业挽回损失,承办检察官多次联络被害单位,依法告知商标权利人的诉讼权利,积极支持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承办人员多次督促姚某等人积极赔偿损失、真诚悔罪,帮助企业追赃挽损共计85万余元。 在案件办理中,承办人员发现被害企业在商标权益保护、内部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为帮助企业堵漏建制,检察人员上门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座谈,就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企业内外部风险管控机制开展普法宣传,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查缺补漏,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现在制假售假的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检察机关为我们挽回了损失,还为我们防范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我代表公司由衷地对你们表示感谢!”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说道。 检察官手记: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下一步,湘潭市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与惩戒力度,充分延伸检察职能,坚持宣传教育、打击整治双向发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走深走实,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护航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nograb/646854/75/144120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