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们护送孩子过马路,我很安心……”一直以来,乐平市洎阳街道东风社区“帮帮团”护送乐平市第九小学学生回家的暖心举动,受到家长广泛好评。这是乐平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10月30日,记者从乐平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近年来,乐平市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建立“微说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打造“妈妈团”“帮帮团”等特色治理品牌,为激发基层活力打下坚实基础。
“涌山妈妈”上门服务(图/受访单位提供) “微说事”平台促矛盾化解 乐平市众埠镇辖区范围大,矛盾纠纷多。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8年,由当地老干部、老党员和老教师等组成的农民互助协会成立,此后,不论是移风易俗、还是矛盾纠纷调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工作非常细致,及时化解了我和邻居的矛盾。”提起南山村农民互助协会,村民孙某赞不绝口。 2023年11月,孙某与同村村民方某因稻田放水产生纠纷,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这一幕被旁边的村民拍下视频并发至“微说事”乐平市众埠镇南山村村民微信群,南山村农民互助协会会员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通过调解,最终双方同意平分放水,方某向孙某道歉,并赔偿50元,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农民互助协会、各村妇女队长负责收集上报各村矛盾纠纷,再由驻村干部和农民互助协会共同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微说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的一个体现。”乐平市众埠镇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南山村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为当地居民开展法治宣讲,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如今,汇集700多名村民的“微说事”南山村村民微信群,成为村民们最信赖的民情表达渠道。村民可在群里把烦心事和诉求表达出来,市、镇、村干部把矛盾纠纷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发到微信群,让全村人知晓并评价,确保公平公正。 “涌山妈妈”关爱妇女儿童 在乐平市涌山镇,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她们关爱留守儿童、帮扶贫困学子、调解家庭纠纷,在当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涌山妈妈”。 当地成立“妈妈团”志愿者协会最初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农村因高价彩礼而引发家庭婚恋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团”形成了以“社会调查、法庭教育、梳理调解、回访帮教、扶贫帮困、就业安置、家庭教育”等七个方面为内容的志愿服务。 在外务工的吕小花,因为照顾孩子的原因选择了回村。她发现,村里并没有太多就业机会给她们这一类留守妇女,于是找到了“妈妈团”志愿服务队寻求帮助。“妈妈团”邀请专家给她提供专业技术培训。不久,一家以留守妇女为主力的饰品厂就成立了。 “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饰品加工,目前整个厂里有30多名和我情况一样的妇女员工,大家一边可以有稳定的收入,一边又可以在家里陪伴孩子……”乐平市祥贝饰品厂负责人吕小花说。 此外,“妈妈团”志愿者服务队还会不定期开展网络亲情连线活动,通过微信、QQ等视频通话的形式,及时了解掌握部分家庭当前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存在矛盾纠纷苗头,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苗头及时登记,及时上门疏导。截至目前,“妈妈团”志愿者协会已经解决家庭婚恋纠纷24条,邻里纠纷33条,为乐平市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女性力量。 “蓝马甲”助力基层治理 “蓝马甲”是乐平人给“帮帮团”起的昵称。近年来,乐平市大力实施善引、善教、善用、善待“四善”工程,积极培育“帮帮团”。 在乐平市洎阳街道东湖名都社区,居民墙上张贴着一张张“帮帮团”志愿者联络卡,同时,每个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家里都有一张爱心卡,居民如果有需要,可拨打卡片上的联系电话。 王女士的老伴常年卧床,每次去医院看病前,她只要拨打卡片上的联系电话,就会有“帮帮团”志愿者帮助她将老伴开车送到医院,看完病后志愿者又将其安全接回家,而这一接就是4个春秋。 “如果把市民之家比作‘大茶馆’,那么‘帮帮团’的志愿者就是义务‘店小二’,他们不仅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还在‘茶馆’里通过文艺表演、道德讲堂等形式宣扬文明新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洎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帮帮团”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从1个社区、十几名热心人,已经发展成为覆盖乐平城区25个社区、拥有1900名成员的大型区域综合性社会组织,并逐步向乡村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