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中农时代-FZ调研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中农时代-FZ调研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舆情 > 清风|咎莫大于欲得

清风|咎莫大于欲得

发布时间:2024-11-30 来源: 贵州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语出《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意为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在欲望面前,知足知止、适可而止,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咎者,灾也。失控的欲望,灾之始也。《三国志》记载,曹魏将领王昶清廉有政声,他说:“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一个人若只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那必然会有困窘发生,会有灾祸降临。《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上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贞观政要·慎终》有云,“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由此可见,为名缰利锁所缚、为金钱欲望所俘,不加以限制的欲望最终会害了自己。

  人人生而有欲,但须分清可得之欲与不可得之欲。诸如求知欲、成长欲等,是可得之欲,能够激励个人成长进步;而贪婪非分的欲望,则是不可得之欲,会使人私心膨胀,长此以往,更会一步步击溃思想堤坝、铸成大错。《庄子·让王》有云:“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知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老子提出“知足常足”的观点,他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正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从公孙仪嗜鱼不受鱼、杨震“四知”拒金、子罕辞玉的欲之有节,到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牛玉儒等的见欲知止……古往今来,无数先贤榜样面对欲望时,无不保持强烈的警戒意识。节欲作为一种可贵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不断修身养性,在为人处世中规范言行。现实中发生的一个个案例也无不在警示我们,导致个人、家庭、集体灾祸的背后,终究是贪欲在作祟。因此,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人生之船才能行稳致远。

  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保持政治定力和清醒头脑,远离奢华的迷雾、防范贪婪的陷阱、战胜心中的欲望,多一些及时的反省、少一些迟来的忏悔,自觉秉持清正廉洁的政治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yw/202411/t20241129_861483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FZ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