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中农时代-FZ调研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中农时代-FZ调研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舆情 > 精读热评|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精读热评|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11 来源: 贵州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贵州大山中,“用针当笔、用线为墨”的苗绣被发掘出越来越多的“时尚因子”,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泉州小渔村里,传承了数百年的蟳埔女“簪花围”令游客慕名前来,在寓意吉祥如意的鲜花中感受独特的闽南韵味。非遗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精神内涵和文化记忆,也在和现代生活的连接中闪耀着时代光彩。

  非遗源自生活实践,只有扎根生活沃土才能生生不息。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生存困境,诸如传承人青黄不接、技艺失传、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困扰着传承人。传统与现代并非截然对立,找到二者之间的连接点,经过巧妙转化,古老的非遗依然可以焕发光彩。

  非遗是活态的文化,更需要活态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目前,全国有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遗与乡土生态、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物候人文有机融合,推动着非遗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在乡村,“非遗+”让越来越多古村古镇、传统村落出圈出彩,1721个县设立了9100余家非遗工坊,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非遗本就源于生活,在人们的世代相传中,在一方水土的浸润中不断传承、生长。让非遗回归生活,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让非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涵养出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这样的非遗,定会更美。(摘编自《人民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yw/202412/t20241210_863195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FZ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