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有了合法性审查制度,让我们签订合同时可以规避一些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11月29日,记者来到会昌县小密乡采访时,该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德全如是说。 开展乡镇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是会昌县提升基层法治质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会昌县在全面完成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司法所职能,创新开展乡镇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探索推进司法所协助县司法局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推动行政行为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全面提升基层法治质效,打造基层法治建设‘会昌实践’。”会昌县司法局局长王智武表示。
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 构建“1+2+N”审查模式 “由于法律资源不足,乡镇面临的依法行政压力较大,行政诉讼败诉率高成为困扰基层法治建设的一大难题。”王智武告诉记者,为破解难题,会昌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于2023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将乡镇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 据了解,会昌县19个乡镇均构建起“1+2+N”审查模式(明确1名法治分管领导,司法所、党政办各1人组成2名法制审查人员,由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相关领域专家构成N名法审辅助人员),实现合法性审查有场所、有制度、有队伍、有档案、有效果。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会昌县各司法所共参与审查涉法事项155件,审查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493份,提出法律意见256条,建议依法中止、撤销、解除或重新签订合同69份,为村集体挽损止损174万余元。会昌县行政诉讼发生数、败诉纠错率较去年实现“双下降”。 此外,会昌县建立“巡察监督+执法监督”协作机制,将乡镇行政执法纳入县委巡察重点内容,建立日常联络、信息共享、协作配合机制,双方互联互通,推送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典型性行政执法问题,提高监督质效。 打造“法治为民”前沿阵地 记者了解到,会昌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目前已下发执法监督建议书39份、提示函29份,成效明显。 7月11日,会昌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针对前期案卷评查发现的问题,发出全省首份由县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制发的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 近年来,会昌县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部分行政处罚案卷中,存在现场照片无当事人签名确认、行政处罚告知书签名不规范等问题。会昌县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根据相关规定,依法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对该问题进行认真研判,责令相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依法自行改正。 “收到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后,我们认真抓好问题整改,补齐短板,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和质效,保证行政执法严格规范。”会昌县市场监管部门一名执法人员介绍。 据了解,会昌县将司法所打造为“法治为民”前沿阵地,创新推行法律咨询便民、法律援助端口前移、行政复议受理权限下放、公证减证便民措施、“家门口”远程会见等5项惠民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2023年,会昌县司法局获得江西省“法治为民好榜样集体”称号。 ◎文/图 肖景涛 全媒体记者刘尊爱 |
上一篇:当好非公企业“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