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实施“12345”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贴心、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社工开展青少年心理讲座
心理健康科普讲座
据悉,光明街道的“12345”工作模式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首先,一个顶层设计优化了体系建设,在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领导小组,明确了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体系的落地生根和有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资源保障方面,光明街道得到了区级统筹财政预算,统一购买社会心理服务专项服务,街道层面则通过场地提供、宣传经费投入等方式,建成“2+6+N”两级社会心理服务实体平台。
为了增强社区心理服务供给能力,光明街道通过“1+1+N双工联动”模式,组建了心理咨询师队伍、心理社工队伍和以青少年为核心的心理志愿者骨干队伍。这三支队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服务双融合、专业双加持的新格局。
在心理服务策略上,光明街道做到了四个聚焦,实现了精准施策。针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地区,实施了精准化、差异化的心理服务策略。通过加强“家校社”联动、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制定针对性心理服务计划等措施,有效回应了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
此外,光明街道的五大服务领域也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社会心理服务涵盖了个案咨询、精准宣传、分类筛查、危机干预和关爱帮扶。通过专业引导和支持,街道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解决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通过多种宣传渠道,累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700余场次,服务超过10万人;通过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确保高危人群得到有效帮助;依托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快速响应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衍生的社会风险;同时,通过“八位一体”协作管理,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光明街道已累计为居民提供心理热线服务1094余人次,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1404余人次,开展心理筛查2002余人次,介入自伤自杀、抑郁倾向等重点个案26个,辅导青少年个案546人次,跟进精神障碍患者54人次。受理的咨询服务对象中超过80%反馈心理困扰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街道还成功开展了16宗危机干预,帮助95%以上的高危个案显著改善了情绪状态。
光明街道的“12345”心服务模式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荣誉奖项共计28项。未来,光明街道将继续深化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