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平和县查处了大溪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某在推广有机肥工作中优亲厚友、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的案件。在县委巡察组对大溪镇及其所辖的26个村(社区)开展巡察期间,审计小组在查阅台账时,发现了相关问题线索。最终,查清了江某在相关工作中优亲厚友的事实,江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近年来,平和县纪委监委紧盯民生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领域,结合对镇村巡察,深化巡审联动协作,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为加强巡审联动统筹谋划,发挥巡察政治体检和审计经济体检的叠加效应,平和县出台《关于建立县委巡察机构与县审计局联动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信息共享、队伍共建、问题共商、工作共促、成果共用、整改共督等协作机制,推动巡审联动机制要求更明确、程序更规范、协作更顺畅、效果更明显。
同时,结合巡察任务及专业需要建立巡察工作人才库,将2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计干部纳入巡察人才库,根据每轮联动监督对象不同行业特点,选派专业人员成立审计小组,在巡察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小组借助审计大数据平台,应用专业手段进行深挖细查,巡察组定期听取汇报,透过审计发现问题,紧盯权力和责任深入查找问题背后的政治问题、责任问题和作风问题。
“我们在镇村巡察中运用巡审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监督力量,加强监督手段互补,实现巡察、审计同频共振、协同推进的监督效果。”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巡审联动工作机制,能有效发挥各方优势,在信息共享、整改落实等环节全链条深度协作,形成“1+1>2”的监督合力。
针对巡审联动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平和县突出“一巡一分析”,督促被巡察单位抓好整改、建章立制,形成“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发展”闭环机制,推动实现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做实“后半篇文章”。截至目前, 该县巡审联动监督共发现问题502个,问题线索23条,推动问责党员干部94人,完善制度机制68项。(平和县纪委监委、平和县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