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重龙镇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辖14个村、15个社区,户籍人口12万人。镇域内人口流动性大、成分构成复杂,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重龙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激发基层自治内生动力,建立“六项”工作体系,健全“四级”调度机制,整合“一个”处置平台,全力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促进基层自治,辖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建立“六个一”网格服务工作机制
夯实镇域自治基础
聚焦破解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条理不清晰等难题,重龙镇健全管理机制,明晰目标任务,厘清网格分布,严格考核奖惩,自治基础不断夯实。
优组架构升效。重龙镇制定《重龙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组,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牵总头、把总关,强力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优建专班提效。重龙镇按照“一核多元”工作思路,治理办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参与,整合社会治理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12名骨干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定岗定责,动态掌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展。
优化管理固效。重龙镇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制度》《网格化服务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等,严格实行“一级网格、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考核目标、一个督查办法、一个奖惩制度”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健全“四级”调度机制
提升镇域自治实效
聚焦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不够畅通等难题,重龙镇积极探索建立全新网格调度机制,运用智能化手段确保“上下畅通”,自治实效不断提升。
多元调度实时化。重龙镇依托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上下兼容的县、镇、村(社区)、网格员“四级”调度机制,及时向辖区内所有网格员传达各类工作信息,确保工作信息不脱节、不漏传、不误时。2024年1月以来,累计开展工作调度50余次。
信息报送程序化。该镇利用“网格E通”App,构建一套“自下而上”的信息报送流程,第一时间上报各类突发情况、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问题、公共服务等信息。2024年1月以来,累计上报各类情况信息18000余次,录入矛盾纠纷2000余件。
事件处置闭环化。此外,该镇注重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构建线上线下、纵向横向无缝衔接的闭环处置工作机制。镇、村(社区)收到上报信息后,即时按规定处置,无法处置的事件移交相关部门协调处置。2024年1月以来,累计处置安全隐患800余处、督促整改环保问题15处。
整合“一个”信息处置平台
激发镇域自治活力
聚焦破解台账信息杂乱、队伍管理分散等难题,重龙镇坚持整合资源,汇聚各类台账、事件、信息,做到集中管理、集中运用、集中发力,自治活力不断增强。
聚合平台智治。重龙镇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实战化为目标,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雪亮工程”监控平台等10个智能化平台,确定专班专人管理,全面、动态掌握全镇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信息。
整合阵地共治。重龙镇统一将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群众信访接待中心等5个实体化运行中心集中到镇社会治理办办公,提升各项业务工作效率,及时分享信息、知识、技能、措施。
融合队伍联治。此外,重龙镇还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船城义警”、警务助理等力量,打造全科网格队伍,聚力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实有人口协管、治安巡逻防控、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整治、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生态环保巡查。2024年1月以来,累计走访出租房1300余户,走访特殊人群6600余人,填报人口信息3万余条,参与治安巡逻1800余次,发放宣传单20万余份,代办公共服务事项1万余人次,排(巡)查生态环境600余次。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连接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福祉,守护安定和谐。资中县重龙镇将持续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善用“微网格”托底基层“大治理”,夯实基层善治基础,聚力化解矛盾、服务民生、排查隐患,全面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质效,不断绘制“聚力善治船城、共建平安重龙”新画卷。
田望 许辉 孙尧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