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在全省“两会”上,石时态院长作出了“努力让老百姓在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的庄严承诺。黑河法院听令而行,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诉讼最急最忧最盼的事项,聚焦窗口服务,紧盯流程节点,采取“三新三直”等有效措施精准发力,全面改进工作。
一抓理念更新,让承诺部署直抵审判一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市法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法院、当事人、社会三维入手,力促工作观念转变。一是部署推进到基层。开展专题研讨,制发《“打官司不求人”工作实施意见》48条,在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上统一部署。召开诉讼服务改革专题推进会,确立11项服务指标和5个一次性告知措施,确定了推进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爱辉区法院提出12个“第一时间”操作办法,北安市法院提出8项“诉讼明白路”操作流程,在全市推广。二是思想教育到干警。坚持把“打官司不求人”与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紧密结合,转理念、改作风、优流程、提质效,重点突出了部署、措施、成果三个环节的跟踪问效。坚持开展政治轮训、岗位练兵、案件质量效率年等活动,培训、调训47期,集中培训738人次,庭审观摩38期1560人次,提升司法能力。三是宣传发动到各界。更新改造诉讼服务场所,将“打官司不求人”相关措施悬挂醒目位置。开展“七进”活动90余次,印发打官司不求人“明白卡”等十余种宣传资料近3万份,发放便民卡、张贴宣传海报11000余张,发布专题稿件121篇、微信428篇、微博336篇,开展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电视集中宣传等176次,邀请社会各界4300余人来院参观座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承诺就在身边。
二抓机制创新,让承诺措施直通改革前沿。落实“打官司不求人”承诺,让群众相信法治,关键在于推进改革、提质增效。一是在办案流程上提速。直面案多人少矛盾,基层法院全部建立速裁团队,31名速裁法官,全年办案10716件,平均审限25天,人均办案345件,全市1/7法官办理了62%的一审民事案件,老百姓起诉后一个月内即可收到裁判结果,真正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及时回应了群众的诉求。二是在多元化解上拓展。设立辖区诉调对接中心,与201家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联络机制,将362名调解人员纳入诉调对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行业部门的作用,推进诉源治理,多渠道化解纠纷,全年通过委托、委派调解纠纷1787件,同比增长4.5倍。加强人民调解信息平台建设,平台仅开通三个月,网上调解、司法确认案件已达416件。坚持开展巡回审判,进村入户调处化解各类纠纷3500余起。三是在资源整合上发力。成立司法辅助事务集中管理中心,集中办理送达保全、司法鉴定、庭审辅助、卷宗移转等工作。两级法院7个集中送达团队,34名送达人员,全年集中送达案件16386件40255件次,有效缓解“送达难”。组建财产保全组,在审判执行环节100%释明,应保尽保、能保尽保。全年办理财产保全案件4695件,同比增长31%,保全金额8.42亿元,同比增长255%。
三抓服务革新,让承诺效果直达社会各界。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一是科技引领作支撑。第一时间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仅三个月即完成网上立案、跨域立案1154件,群众立案更加便捷,降低了“打官司”成本。全年通过电话、微信等电子送达3277件,同比增长8.3倍。执行网络查询、查控14886件次,首次查控率100%,打造“智慧执行”。两级法院全部开通在线庭审,借助“键对键”实现与群众“心连心”,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庭审、调解等网上办案1360件。二是服务作风更亲民。接待咨询、案件录入、收费退费、保全鉴定、信访化解等工作实行流程化管理,让群众切身体会到一站式办理的快捷高效。组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律师工作群,定期辅导、个案指导,加快诉讼代理便利化进程。制定《延时服务制度》,让群众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全年窗口接待延时服务321次,延时达190多个小时。三是执纪监督无盲区。开通服务质量效率投诉和纪律作风举报电话,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投诉举报箱、发放廉政监督卡,全年共接来电130余次,处理率100%。开展当事人回访,建立执法档案、廉政档案,用好全省法院法官监督平台,堵塞监督漏洞和“盲点”。全年开展审务督察、司法巡查和纪律检查活动31次,批评教育151人次,提醒谈话3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