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向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他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 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工作中,邓小平提倡不搞形式主义、反对大搞排场;在生活中,他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坚决主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在广安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展出的文物中有一些邓小平用过的物品。文物无言,但最能见证伟人简朴平凡的生活。在所有展出的文物中,有一块手表特别吸引人们的目光。它是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书记刘晓在1949 年送给邓小平的。
1949年,邓小平同刘伯承等率部队解放上海。进了上海以后,刘晓看到邓小平由于长期艰苦地行军打仗,生活方面显得很贫寒,便送给了他一块手表、一件毛衣。这块手表,邓小平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戴着,最后,表面严重磨损,里面的数字很难辨认,这才不得已换了块新表。
邓小平平时喜欢穿旧衣服。他的白衬衣,穿得时间太长了,领子都磨破了,经常就是补一补,实在不行了就换个领子继续穿。
有一次在杭州视察,服务员洗衣服的时候见衣服实在太破,便问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是你的衣服还是首长的衣服?得知是邓小平的衣服,服务员愣了半天,最后才说,我要不是亲眼看到,绝不会相信!
因为邓小平有每天散步的习惯,所以在家他都坚持穿布拖鞋。结果时间长了,鞋底就磨坏了,就由工作人员拿出去钉掌,再破了再钉掌。鞋里边脚跟处都磨得黄了,破了,他还是照样穿。
邓小平与外孙女羊羊有一张照片流传很广。在火车上,邓小平坐在一边看报纸,把脚架在脚凳上。结果刚好袜子上露出一个破洞,小孙女就伸手去抠那个破洞,逗爷爷玩。这都是在邓家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邓小平的影响下,孩子们也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小时候,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补丁叠补丁,哥哥姐姐穿大人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弟弟妹妹则是穿哥哥姐姐淘汰下来的衣服。每个人顶多有一两件稍微好点的衣服做“门面衣服”,出去做客的时候才能穿。
即使是门面衣服,也得省着穿,卓琳想出的办法就是挽裤脚。由于孩子们长得快,跟着做裤子太过浪费,卓琳就先把孩子们的裤子都做得长长的,再把长的裤脚挽起来缝上。孩子长个儿了,再一节一节、一寸一寸往外放。所以孩子们的裤子,通常上面都已经穿久了磨白了,下面裤脚的颜色却很新。
除了穿着,在吃上,邓小平也不讲究,他吃饭从不挑食。粗粮细粮都吃,菜做得好也罢,差也罢,他都吃。即使是四世同堂以后,一大家十几个人, 每顿也只是四菜一汤。
邓小平主张不能浪费粮食,所以家里的晚餐有个固定菜式叫做“大烩菜”,就是把中午吃剩下的菜做成烩菜晚上接着吃,即使是炖菜剩下的汤也要留到下一顿。遇上节日或是家人的生日,也从来不大办酒席,只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便饭就算是庆祝了。
1989年,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叶帆子 撰稿 摘自《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
上一篇:墨悲丝染
下一篇:奉公尽职的元代循吏谭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