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调研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法治调研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图片 > 全面推行电子卷宗随案生成 打造智慧法院大通样板

全面推行电子卷宗随案生成 打造智慧法院大通样板

发布时间:2022-05-14 来源: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晚春的一个上午,城市中疫情的阴影尚未散尽,上班的人们都谨慎地戴着口罩步履匆匆。张律师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但与以往不同,如今他可以足不出户,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申请调阅所有他需要的案件卷宗。

  “今天要调取的是一个即将开庭的案件,为了做足开庭准备,我需要再抠一下细节。自法院推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以来,律师和当事人调卷更方便了。”张律师说他今天要调阅的是大通法院的案件,大通法院的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近年来,青海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精准发力,以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为契机,着力加强审判执行工作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不断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同时加大专业领域社会服务购买力度,提升全省法院办公办案效率,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满意程度。

  

  青海高院审判管理和信息技术处负责人介绍,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全省法院唯有深度推行网上办案办公,才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迫切的诉讼需求。而卷宗是诉讼的基本元素,唯有电子卷宗随案同步,才能满足当事人和律师在任何地方网上阅卷,满足合议庭法官同时阅卷,更能满足院庭长网上监督管理。但是,一直以来电子卷宗不能同步生成问题成为制约深度应用的最大障碍,省高级法院通过印发《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工作方案》等,要求全省法院完成从立案、审理到归档全流程实时随案生成电子卷宗,自法院受理立案之日起,卷宗随案件进度同步上传办案系统。

  大通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邹元萍告诉记者,为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目标,为提高电子卷宗质量,提升卷宗深度应用能力,一方面,大通法院成立卷宗扫描中心,采取服务外包公司负责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成、纸质卷宗的保管、编目整理、卷宗装订、归档等工作,对案件审理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案卷材料随收随扫,并对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进行全流程培训,及时挂接电子卷宗,实现了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成。另一方面,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应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应用来倒逼电子卷宗质量,规定院庭长、承办法官通过网上办案系统阅览卷宗、了解案件审理进度,并通过网上电子卷宗评查案件质量,在促进提升卷宗质量同时,实现了院庭长审判管理与监督,极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和审判质效,采取的“边检查边整改”方法,找准了解决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难题。

  

  大通法院办案干警利用文书智能编写、OCR文字识别、法律条文和类案推送等智能辅助系统,随时复用卷宗材料内容撰写裁判文书,提升文书制作效率和精准度,大幅减少在文书制作方面的时间精力付出。2021年,大通法院通过文书智能编写系统制作审理报告、裁判文书7091份,制作电子卷宗8814卷,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保持在99.68%以上,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往年缩短11天,案件质效稳步提升。

  截至2022年5月初,扫描和生成各类案件电子卷宗4219宗,卷宗同步生成率达到100%。当事人和律师通过青海网上法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平台,随时随地申请在线调阅案件卷宗,接收各类法律文书,了解办案进度,避免了前来法院现场阅卷的奔波劳碌,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和律师网上阅卷等诉讼需求。

  大通法院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便民为重点、以透明为保证、以质效为标准”原则,全力夯实电子卷宗基础,并以此为依托,对内服务法官在线办案,对外便利群众电子诉讼,展现出大通法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打造出法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大通特色”。

  

  

  

  


原文链接:http://qh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5/id/66772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调研网 fz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