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公正、更快捷、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可以说,政务服务直观反映了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法治化程度。
举一个例子,一个企业落地前,各种手续的审批流程是否便捷、高效、公正,企业家们会有最切身的体验和直观的感受,这也是企业家们评判一个地区营商环境优劣的标尺。
政务服务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息息相关,既是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到“只认证明不认‘证’”的“奇葩证明”现象,从群众办事“跑断腿”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办事体验……面对过去种种,我们不能“一笑而过”,这既是警醒,也是鞭策。即便是在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的当下,也依然能够看到过去种种的影子。
优化营商环境成败之关键在于是否能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期待,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近年来,我省政法机关通过探索创新,努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全省公安机关探索推进车驾管和户籍业务下放工作,全省已有480个派出所可办理交管业务、3588个社区和驻村警务室可代办户籍业务。省司法厅出台十项新举措,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一网通办”、开展减证便民等工作,全省审批事项40%以上实现“即来即办”,省级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丹东市公安局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体验差等问题……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有很多,但政务服务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不能因此被忽视。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就要对标一流政务服务,服务提速是前提,其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为了提速而加班加点,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简政放权、流程再造。
优化政务服务,不能简单满足于提速,还要提升温度,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和企业,用“群众和企业是吐槽还是点赞”作为最终评判标准。办事体验、办事结果、办事质量都会影响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职能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习惯换位思考,在不断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提升获得感中刷“存在感”,这样的“存在感”才能真正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才能让辽沈大地成为人人愿意在这里成事、立业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