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最终在海口落网了
案发 因盖房纠纷捅死堂哥逃亡
逃亡28年不回头,1万多个日日夜夜的胆战心惊、寝食难安,把大好青春都荒废在逃亡路上的周某青,到底经历了什么?时间追溯到1994年12月1日,家住湖北省汉川市分水镇村男青年周某青,因酒后与堂哥起了争执。原来,周某青家里盖房,父亲和堂哥多次发生纠纷,堂哥还动手打过周某青的父亲,两家积怨已深。当天,借着酒胆,周某青跟堂哥算起了旧账。在争吵过程中,恼羞成怒的周某青,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刀朝对方捅去。案发后,周某青来不及跟家人告别,坐车逃往重庆。当他得知堂哥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后,更加害怕。在重庆躲躲藏藏的日子里,周某青断断续续打了两年散工。1996年,周某青兜兜转转又来到海口,开始了艰辛的流亡生活。
2003年,周某青打工时结识了一个木工的女儿,两人谈起了恋爱,算是有了个家。2006年,女友生下了儿子。因为没有真实的身份,周某青与女友领不了结婚证。2009年,周某青在海口非法小商贩手里,花了200多块钱买了一张假身份证。但是他知道,这个四川籍“周华成”的假身份只能糊弄出租屋的房主,根本骗不了公安。这些年,每当警笛声呜呜响起,周某青心里都禁不住直打哆嗦,怕警察突然破门而入将他带走。因为害怕,每到一个地方,他最多只待半年,就赶紧换个地方重新找工作。他先后辗转住过海口南港、秀英书场村、新村等地的出租屋,靠打零工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不敢和邻居有过多接触,打工中被老板拖欠工钱,或者和工友起矛盾,他都只能忍气吞声……28年来,因为不敢以真实身份对外,他只能委曲求全地活着。
追逃 一张黑白照成破案关键线索当年周某青故意致人死亡案件发生后,湖北公安机关开展了大量的侦查工作。因为当时办案条件有限,犯罪嫌疑人周某青一直逍遥法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案件也成为当地刑侦民警心头的隐痛。
随后,周某青也成了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对象。
直到今年4月11日,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秀英派出所接到线索称:据大数据排查显示,疑似潜逃28年的湖北籍命案逃犯近期在秀英派出所辖区内活动。
王锡增根据10多年刑侦一线办案经验,立即对该线索起了警觉。
但问题是,大数据显示的疑似人员不止一个,要逐个排除。王锡增立即与案发地湖北警方取得联系。
因时间久远,有关周某青的人像资料很少,湖北警方仅发来周某青28年前的一张黑白老照片。
有了线索,就有了办案的方向。对于王锡增来说,任何线索都是一个重要切入点。王锡增从这张黑白照片入手,研判分析目前嫌疑人的形态,追查嫌疑人周某青的踪迹。
在海量数据中,民警反复对嫌疑人与相似人员仔细比对、筛选和论证,逐个排除,最终锁定活动在秀英区海秀镇一个骑着假车牌电动车的中年男子。
为了确保精准抓捕,王锡增带着民警通过蹲守、跟踪、侦查等方式获取嫌疑男子目前的照片和工作、生活地点。
当天15时许,根据嫌疑男子的行动轨迹,王锡增带着两组队员,分别在新村村口和美俗路路口蹲守到19时许,民警扑了个空。
第一次蹲守没有收获,当晚,王锡增组织民警再次研判分析。
根据新的研判分析结论,第二天王锡增又带着民警在秀英大道附近进行蹲守。结果,依旧是一无所获。
时间,就是效率。4月12日晚,王锡增再次召集民警重新进行研判,研判嫌疑男子出行轨迹,最终推测可能在南海大道以南一带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13日17时许,经过民警沿线布控,最终在秀英区新村南街菜市场锁定疑似周某青的嫌疑男子。
为了不打草惊蛇,避免在抓捕过程中对无辜群众造成伤害,王锡增带着民警跟随嫌疑男子买完菜,趁其低着头忙着去推电动车时,立即冲了上去,将毫无心理准备的嫌疑男子控制住。
“你叫什么名字?”“车子哪里来的?”民警问。
“我是四川人。这车子是我自己的。”
嫌疑男子拿出了四川籍的身份证,称电动车是自己买的。
眼尖的王锡增一眼看出是个假身份证,且他说话也不是四川口音。
现场,嫌疑男子一直不敢直视民警,眼神躲闪,脸上写满了和身份证年龄不相称的沧桑。
审讯 僵局被一通电话打破4月13日18时30分左右,秀英派出所审讯室的灯亮起。
那天的太阳异常刺眼,但光芒四射……
作者:张星 黄赟
视频提供:张星
视频剪辑: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