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如东法院坚持人员、案件、服务“三下沉”,持续加大“法官进网格、审务进基层”工作力度,着力构建对接精准、智能高效、治理融合的“法官进网格”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2022年,该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减少6.8%,“万人民商事案件起诉率”正向考核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并获评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先进集体。
一“制”引领,深融网格解纷大场景
“刘庭长,我们有一起家事纠纷调解遇到困难,请您帮助。”今年5月,某村村干部老余向走访包干网格的立案庭庭长刘俊求助。刘俊了解情况后立即与老余一同前往当事人家中,并走访其邻居问询事情原委。当日,在网格法官及辖区人大代表的努力调解下,当事人一家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像刘俊这样的网格法官,在如东的每一个镇村(街道)都有一位,这得益于如东法院推行的“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
为构建起覆盖广泛,简洁方便的司法服务网,自2019年起,如东法院陆续出台《建立审务工作站、推行法官与法官助理进网格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保障“法官进网格”工作有据可依,有度可循。全院100多名业务骨干、员额法官下沉14个镇区,指导纠纷调处,促进源头解纷。充分发挥全省法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如东)”探索、开路的先锋作用,通过面向基层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开展“订单式”法治培训,推动司法协助力量向乡村“法治带头人”转化升级,目前,已累计开展40余场次普法宣讲,受众达2400余人。
“辖区矛盾纠纷漏排数已处于预警,请高度重视,有效整改提升。”最近,岔河法庭下辖的某村收到来自法庭的诉源治理提示短信。如东法院全面建强村居(社区)—镇区(街道)—人民法庭“三级解纷”路径,通过“网格交流日”“法庭开放日”“巡回普法日”等,开展常态化信息交流,形成“重点工作研判、重点矛盾化解、重点案件协调”的良性循环。
乘“智”而上,打造数字正义新引擎
“您承办的(2023)苏0623民初XXXX号案件发起的协查任务,网格员已进行反馈,请及时进入案件进行查询”。4月13日,如东法院洋口港法庭林涓法官收到了一条来自12368发送的网格协查反馈通知,此时,距离林法官发出协查任务申请不到2个小时。
此前,该案被告张某的电话一直联系不上,一筹莫展之际,林法官通过“法官进网格”系统联系上了对应网格员。收到这则讯息后,林法官火速赶到张某家中,向其说明来意,在网格员的协助下,不仅送达了诉状、传票等,还通过电话成功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调解,后双方通过支云App确认了调解协议,一起纠纷得以快速解决。
今年3月,南通法院“法官进网格”系统在如东正式上线启用,系统设置“涉诉纠纷化解”“执行辅助协查”“网格协助送达”及“法官入格服务”四大功能模块,成功构建法官与网格员“线上线下”即时互动的双向双渠道沟通模式。系统启用以来,已在线上流转任务240余条,有效缓解人民法院调解压力,提高执行查控效率和送达成功率。
系统上线前,如东法院还根据辖区网格实际,选派专人对接,通过上门指导、就地培训、实地调查等方式实现法官与网格员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向“治”而行,逐梦基层善治新“枫”景
基层社工走出社区,走入法院,在“第二课堂”获得“第一手经验”,以法治视野赋能基层自治——这是如东法院融入基层善治大场景的创新实践。“此次挂职为期一周,我们将安排专人对接指导,要多安排任务、细指导、严考核!”6月5日,在如东法院洋口港人民法庭的会议室里,庭长刘宇在镇村干部挂职法庭调解员的座谈会上对工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洋口港法庭和辖区大豫镇共同开展了“金牌调解员培育计划”,选派辖区优秀网格员到庭跟班学习,常态化开展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和实战化矛盾纠纷调解指导。
为避免“就案办案”“一判了之”等模块化审理方式,栟茶法庭重点打造“万家灯火”党建品牌,根据渔区生产规律,推出“船头法庭”“法律早市”特色服务,将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倾斜,渔港的船头码头也成了海上“枫桥经验”新阵地。三年来,“船头法官”“早市法官”们诉前化解各类纠纷360余起,解答法律问题400余个。
“纠纷总有视为常,法义仁情塑美乡”,岔河法庭在审判实践中坚持将“无讼”新风尚厚植基层,以“德治”春风化雨。法庭干警结合工作实际打造“幸福家庭讲堂”普法品牌,每期选取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乡土的语言进行宣讲,积极营造家庭和睦、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官在家长里短中穿针引线,在社区网格中定分止争。如东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法’‘网’融合文章,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提效。”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德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