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死渡劫”到“涅槃重生”
——建瓯法院灵活运用“预重整+重整”模式帮助一房地产企业走出困境
□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杨姁
近日,建瓯法院灵活运用“预重整+重整”模式,帮助一房地产企业在经历了一年的“生死渡劫”后实现“涅槃重生”,南平市重点民生项目——建瓯市放生池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得以刷新“进度条”,一期1015套安置房顺利完工,依法保障涉及上千户棚改居民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这也是南平市首例房地产企业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例。
资不抵债陷危机
福建某投资有限公司于2013年竞拍到建瓯市放生池片区地块土地使用权,就该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开发建设。由于公司后期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出现明显资不抵债的状况,涉及负债27亿余元,债权人190余名,同时还牵涉到1166户棚改居民的安置问题。
随后,众多债权人上门讨债,甚至采取围堵、拉横幅等过激行为对项目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干扰,加之群体性信访事件频发等各方矛盾突出激化,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开发建设,导致项目被迫停滞,未能如期竣工交房,成为当地的问题楼盘之一。
在资金无法按期回笼的情况下,该投资公司出现了更多到期无法清偿的债务,公司发展举步维艰,深陷困境。而这些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若不能妥善解决,成百上千安置房业主期盼的新房就将成为泡影。
府院联动迎转机
考虑到该棚户区改造项目债权人众多、负债数量大,且涉及安置过渡人员的重点民生问题,为保证民生项目顺利进行,理清资产负债,找到一条“谋生”之路,建瓯市委、市政府经过多轮研究探讨,在与建瓯法院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采取一项全新的处置模式——破产预重整。
此后,建瓯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发挥政府在预重整中组织协调、维稳处置、招商引资、政策帮扶等方面的作用;启动府院联动机制,整体推进破产预重整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在此期间,建瓯法院多次参与建瓯市政府召开的破产预重整可行性分析专题会议,坚持司法引导、行政保障、市场处置的原则,就平衡各方债权人利益,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预重整工作等进行磋商。
在府院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有关部门也通过给予该棚户区改造项目政策优惠的方式,为预重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预重整既不同于“庭外重组”,也不属于“破产程序”,而是一个二者之间的过渡程序。因南平市并无“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件可供参考,许多做法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堆叠得一人高的案卷材料,建瓯法院破产审理团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争取尽快妥善处理该案,建瓯法院及时向南平中院汇报了案情。南平中院立即组织破产审理人员与建瓯法院相关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实地走访了预重整意向投资人的建瓯某置业有限公司,并召开现场座谈,给予指导和建议。
经过认真分析研讨,预重整工作得到各方支持。建瓯法院迅速组织破产审判团队理清办案思路,通过借鉴外地法院预重整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案例,反复研判、深入分析,确保重整必要性和可行性。
顺利重整现生机
“收到申请后,我们及时了解了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以及目前的经营状况,经充分研判,认为这家公司具有预重整的价值及可能。”承办法官陈瑞完回忆道。
最终,建瓯法院破产案件审判团队决定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建瓯某置业有限公司以重整投资人的身份全面介入放生池棚户区改造项目,法院指导债务人与投资人谈判,不断调整预重整方案。其次,法院积极探索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选定了破产管理人,由管理人着手对债务人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梳理。最后,承办法官不定期走访购房业主代表,及时向购房业主披露案件审查进展情况,促成购房业主达成共识。
在法院指导下,管理人核查了公司资产20余项、审核债权166笔,核减债权8亿元,于90天内完成资产债务清理,并成功召开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重整计划,高效完成企业破产预重整前期工作。债权人、业主也积极配合债务人开展预重整工作,为预重整转重整打下坚实基础。
得益于预重整工作的充分有效,案件进入重整程序后,进程明显加快。今年5月13日,建瓯法院正式受理了福建某投资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7月11日,建瓯法院批准通过福建某投资有限公司破产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8月20日,第一期1.75亿偿债资金全部支付到位。
经过一年的预重整,该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到重整完毕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预重整中开展的债权审核、审计评估、重点资产摸排以及重整模式协商确定等重要阶段性工作成果,均得到沿用,有效缩短债务人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的审理时长,在极大降低企业涉诉成本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和安置户的居住权益,实现多方共赢。
近日,建瓯法院灵活运用“预重整+重整”模式,帮助一房地产企业在经历了一年的“生死渡劫”后实现“涅槃重生”,南平市重点民生项目——建瓯市放生池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得以刷新“进度条”,一期1015套安置房顺利完工,依法保障涉及上千户棚改居民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这也是南平市首例房地产企业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例。
资不抵债陷危机
福建某投资有限公司于2013年竞拍到建瓯市放生池片区地块土地使用权,就该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开发建设。由于公司后期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出现明显资不抵债的状况,涉及负债27亿余元,债权人190余名,同时还牵涉到1166户棚改居民的安置问题。
随后,众多债权人上门讨债,甚至采取围堵、拉横幅等过激行为对项目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干扰,加之群体性信访事件频发等各方矛盾突出激化,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开发建设,导致项目被迫停滞,未能如期竣工交房,成为当地的问题楼盘之一。
在资金无法按期回笼的情况下,该投资公司出现了更多到期无法清偿的债务,公司发展举步维艰,深陷困境。而这些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若不能妥善解决,成百上千安置房业主期盼的新房就将成为泡影。
府院联动迎转机
考虑到该棚户区改造项目债权人众多、负债数量大,且涉及安置过渡人员的重点民生问题,为保证民生项目顺利进行,理清资产负债,找到一条“谋生”之路,建瓯市委、市政府经过多轮研究探讨,在与建瓯法院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采取一项全新的处置模式——破产预重整。
此后,建瓯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发挥政府在预重整中组织协调、维稳处置、招商引资、政策帮扶等方面的作用;启动府院联动机制,整体推进破产预重整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在此期间,建瓯法院多次参与建瓯市政府召开的破产预重整可行性分析专题会议,坚持司法引导、行政保障、市场处置的原则,就平衡各方债权人利益,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预重整工作等进行磋商。
在府院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有关部门也通过给予该棚户区改造项目政策优惠的方式,为预重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预重整既不同于“庭外重组”,也不属于“破产程序”,而是一个二者之间的过渡程序。因南平市并无“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件可供参考,许多做法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堆叠得一人高的案卷材料,建瓯法院破产审理团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争取尽快妥善处理该案,建瓯法院及时向南平中院汇报了案情。南平中院立即组织破产审理人员与建瓯法院相关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实地走访了预重整意向投资人的建瓯某置业有限公司,并召开现场座谈,给予指导和建议。
经过认真分析研讨,预重整工作得到各方支持。建瓯法院迅速组织破产审判团队理清办案思路,通过借鉴外地法院预重整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案例,反复研判、深入分析,确保重整必要性和可行性。
顺利重整现生机
“收到申请后,我们及时了解了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以及目前的经营状况,经充分研判,认为这家公司具有预重整的价值及可能。”承办法官陈瑞完回忆道。
最终,建瓯法院破产案件审判团队决定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建瓯某置业有限公司以重整投资人的身份全面介入放生池棚户区改造项目,法院指导债务人与投资人谈判,不断调整预重整方案。其次,法院积极探索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选定了破产管理人,由管理人着手对债务人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梳理。最后,承办法官不定期走访购房业主代表,及时向购房业主披露案件审查进展情况,促成购房业主达成共识。
在法院指导下,管理人核查了公司资产20余项、审核债权166笔,核减债权8亿元,于90天内完成资产债务清理,并成功召开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重整计划,高效完成企业破产预重整前期工作。债权人、业主也积极配合债务人开展预重整工作,为预重整转重整打下坚实基础。
得益于预重整工作的充分有效,案件进入重整程序后,进程明显加快。今年5月13日,建瓯法院正式受理了福建某投资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7月11日,建瓯法院批准通过福建某投资有限公司破产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8月20日,第一期1.75亿偿债资金全部支付到位。
经过一年的预重整,该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到重整完毕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预重整中开展的债权审核、审计评估、重点资产摸排以及重整模式协商确定等重要阶段性工作成果,均得到沿用,有效缩短债务人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的审理时长,在极大降低企业涉诉成本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和安置户的居住权益,实现多方共赢。
责任编辑:林少颖
上一篇:记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