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们俩握个手,这事就算解决了,好不好?”近日,在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商会,商事人民调解员王国平经过耐心劝导与调解,成功化解一起涉企矛盾纠纷。
作为吴文化发源地,无锡市新吴区不仅是全国百强区,更是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区域之一。如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近年来,新吴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商会熟悉企业、熟知行业的天然优势,创新打造“商会+调解”新模式,持续探索“小事不出商会,大事不出行业”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新路径,为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组建多元商事调解员队伍
“不是警察,却有很高的群众威望;不是律师,却熟知法律法规;不是法官,却能公正地明辨是非”,活跃在民营企业身边,第一时间发现涉企纠纷并就地化解……他们就是新吴区商事调解员,前文提到的王国平就是其中一员。
前不久,有两家企业因货款支付问题产生矛盾,一度要对簿公堂。了解到两家企业的法人都是梅村当地人,王国平遂邀请双方一起到梅村街道商会“坐一坐”“聊一聊”,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开展调解。地道的乡音、亲切的问候,迅速拉近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让他们倍感亲切。通过王国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沟通,双方很快达成共识,签下调解协议,最终促使这起涉企纠纷得以和解。
“王国平原本是梅村街道分管工业领域的副镇长,既了解相关政策,也知晓企业心声,在当地有很高的威信和群众基础,是名副其实的‘老娘舅’。由他出面调解,大家都比较认可和放心。”新吴区司法局局长封雷告诉记者。像王国平这样的商事调解员,在新吴区还有很多,其中有人大代表、司法所长、律师,也有企业家、行业专家、工会代表,快捷高效调解涉企纠纷,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普遍赞誉。
矛盾化解服务延伸到基层
“感谢你们帮我解决大难题,这样‘家门口’解决纠纷的方式,值得称赞!”近日,在新吴区某风机厂,70岁的黄某终于拿到企业支付工伤赔偿协议,紧紧握住调解员吴建农的手连声道谢。
民营企业需求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新吴区司法局坚持将纠纷调解“主阵地”延伸到企业“家门口”,努力做到“前端化解、多元解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去年,该局与工商联、法院联合签订《推进商会“商事调解”合作协议书》,构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在法院非诉讼分中心开辟商事调解“绿色通道”,实现商事调解由“单打独斗”向“立体作战”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加强“三调对接”以来,新吴区司法局坚持“能调尽调、应调尽调”原则,将涉企案件纳入商事调解范围,全面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等护企惠民服务,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推动非诉讼服务进一步下沉,全力打造多元解纷体系。
商事纠纷化解的“新吴样板”
“商会是我们的‘娘家人’,司法局是我们的‘老娘舅’,有你们携手服务保障,我们就安心啦!”日前,梅村街道召开商会商事调解工作联席会议,企业家代表季茂兵高兴地说。
为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找准司法行政机关服务民营企业的着力点,新吴区司法局建立健全司法所、商会、调委会、法院、律所及企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法律需求。
“我们有不少会员企业的法治意识比较薄弱,新吴区司法局与商会牵头组织会员企业参加联席会议,还邀请法律专家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切实为会员企业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梅村街道商会秘书长蔡洪生说。
在新吴区,由资深律师带队,围绕房地产、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招商引资、破产清算、重整重组等开展法律服务,已逐渐成为常态。自2022年以来,共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300余场,提供“法治体检”800余次,出具法律建议500余份,推动商会调委会成功化解涉企纠纷150余起。
“保护民营经济是司法行政履职的应有之义。”新吴区司法局局长封雷向记者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商会+调解’作用,构建更加灵活、多样、便捷、高效的多元解纷体系,致力打造商事纠纷化解的‘新吴样板’,奋力开创法治新吴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