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好“金窝” 引凤落巢
——连城县司法局倾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 邱玉香
审查政府合同125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25件,帮助企业排查处置法律风险64条……这一串串数字,是连城县司法局倾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好注脚。
今年以来,连城县司法局持续发力,立足营商环境新变化,紧密对接发展所需,整合职能资源,做优做强法律服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和潜力。
完善制度环境有力度
连城县司法局着眼激发创新活力和维护公平竞争两大核心诉求,用良法善治筑好制度环境的“金窝凤巢”,让企业放心落户、舒心创业、安心经营。
强化法制审查。开展规范性文件常规清理与专项清理,坚持存量清理与增量审查相结合,破除“奇葩文件”。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今年以来为连城县审核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文书44件,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牵头开展涉及民营经济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行动。对137件现行有效县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依法审查涉市场主体的规范性文件17件,清理存在妨碍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和退出市场、限制商品和要素在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不当干预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经营行为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不适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规定,着力构建良法善治法治环境。
规范执法监督显深度
优化营商环境效果好不好?企业的认可度,就是答案。
“我认为,行政执法人员在应加强柔性执法。”在连城县园区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现场,12家企业的负责人就改善行政执法环境畅所欲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连城县印发《连城县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方案》,推进依法编制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等“四张清单”。县公安局、工信科技局等15个单位已按照上级机关制定的“四张清单”开展执法工作。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仅是简单对执法过程进行监督,更应评估执法的社会反响和评价。”连城县司法局执法监督与备案审查股负责人说。
连城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作用,印发《连城县开展行政裁量基准动态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行政执法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等情况,及时制定并动态调整相应的行政裁量基准,不断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快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执法难题。
深化法律服务强精度
连城县司法局聚焦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律师公共法律服务团队建设,深化开展律师行业“百所联百会”活动,将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与企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律师事务所结合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法治体检,分析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和风险点,推动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提供针对性法律服务指导,筑牢企业法治“防火墙”。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始终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坚挺的法治保障,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我们司法局组织律师到工业园区提供法律服务21余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建议26次,提供咨询意见31条,发放宣传册800余份。”连城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和律师工作股负责人林建新告诉记者。
连城县司法局组建普法讲师团队,紧扣“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围绕民法典、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主题为企业和员工举办专题法治讲座,提升企业职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力水平。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广场、法治文化墙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新阵地。
助企纾难解困释温度
“感谢批准我跨县市活动,让我公司起死回生。”近日,连城县司法局联合检察院开展涉企社矫对象走访,从事牛养殖、加工的吴某在介绍其企业生产情况时,感激地表示。
吴某2021年因犯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其经营的企业也陷于困顿,濒临倒闭。去年下半年,连城县社矫局和检察院主动靠前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同意吴某跨市县活动的申请,使吴某得以正常开展合法经营活动,面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实现收益200多万元,工人无一下岗。
连城县司法局针对涉企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一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为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活力,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联合县检察院印发了《连城县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经营活动外出管理办法(试行)》,搭建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绿色通道”。今年以来,累计批准涉民企社矫对象有效期半年的跨市县生产经营活动5人次,在保证社矫对象无一脱管的同时,有效解决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遭遇困难等现实问题,促进了生产经营顺利开展。
近年来,连城县司法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好涉企矛盾化解“组合拳”,在县工业园区成立调解室,联合县工商联成立商事调解委员会,在庙前台商园区成立涉台事务调解室,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巩固多元解纷成果,共同发力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