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调研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调研选题 地方中心 介绍信查询

法治调研网

网站首页

时政快讯
法治聚焦
政法资讯
法治建设
法治服务
当前所在:首页 > 依法行政 > 清远清城检察:“数字+救助”,开启司法救助新模式

清远清城检察:“数字+救助”,开启司法救助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 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

  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检察机关助力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工作直接服务群众的平台,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民心工程”,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怀。

  转存图片

  近年来,清远清城区检察院对当前司法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因信息衔接不畅通、部门协同不及时、数据掌握不全面,单向发现刑事案件被害人效率不高等问题,转换思路,能动履职,创新实施“数字找人”模式,运用数字思维,积极构建大数据赋能多元司法救助办案模型,通过数据筛查发现司法救助线索,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既利用数字化分析手段,实现从个案到类案的批量救助,提高办案质效,更解决了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挖掘数据价值,化被动为主动

  数据挖掘是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发掘、筛查出有用的信息是关键所在。清城区检察院转换思路,积极开展救助领域数字化探索,从原来的人工摸排司法救助线索,转变为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搜索、分析,检察业务系统和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开通以来,已产生汇聚大量案件,形成海量数据,无疑是检察数据的“富矿”。办案人员主动运用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碰撞、分析,从中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找到数据的内在价值,进而创建监督模型,实现类案化治理、源头治理。

  搭建数据模型,推动类案监督

  数据只有融合在应用场景中才具备价值,只有把这些数据运用在实际场景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其背后的价值。清城区检察院以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件为切入点,认真分析了司法救助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刑事被害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却不知道如何寻求救助的情况。

  转存图片

  如一些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案件,刑事被害人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家庭因巨额医疗费等陷入困境,却因不了解国家政策,主动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的比较少。同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形成衔接机制,也缺乏统一救助的平台,易出现救助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为了解决司法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应用检察大数据,搭建司法救助监督模型,以数字化革命破解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办案碎片化的难点问题,模型的数据分析步骤共包括三步:

  获取基础数据

  通过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获取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的被害人信息、2.0信访系统信访人信息等数据;

  获取筛查数据

  收集民政局、乡村振兴局、残联、妇联、退伍军人事务局等行政部门关于困难人员的数字资源,聚焦涉案的未成年人、困难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建立涵盖本院办理案件被害人以及各类困难人员的数据池;

  开展数据分析、碰撞比对

  通过对数据分别进行碰撞比对,高效、精准筛查司法救助线索,将比对结果进行人工研判,拓宽司法救助线索来源。

  重在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效果

  数据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数量或者收集的容易程度,而更在于如何应用这些数据。清城区检察院依托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办案模型,对前端获取的各类困境人员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动态增减、分类管理,确保全面及时筛查救助线索。数字化救助线索发现模式,改变了以往检察机关并不掌握当事人家庭是否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情况,数据掌握不全面等问题,以数据模型、数据碰撞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精准救助,提升了救助效率,增强了救助实效,助力司法救助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的作用。

  截至目前,清城区检察院已通过数据碰撞,人员比对、分析,共获取司法救助线索70条,精准筛选出救助线索并成功办理救助案件37件,发放救助金54万元。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xbsy/znzf/content/post_1434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调研网 fz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