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打点费”能找好工作
是馅饼还是陷阱?
社会上总有那么一群“关系大师”,他们自诩手握“职场秘籍”,声称仅需 一点“好处费”,就能绕过正规渠道,带你直达理想岗位。然而,这类看似天上掉馅饼的求职捷径,往往是不法人员利用就业焦虑来虚构事实、罗织骗局的陷阱。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法院就审结了一起“托关系”找工作型诈骗案件。
陈某与周某通过中间朋友宋某认识。在位于自贡高新区的某火锅店聚餐时,陈某了解到周某正在给其女儿找工作,便虚构自己在自贡市认识很多领导,可以安排周某女儿进入自贡市某单位工作,但需要相关手续费、好处费,以此对周某进行诈骗。
陈某以需要打点好处费为由,让周某向其转账10万元,后周某向宋某转账8万元,并让宋某帮忙垫付了2万元现金。次月,陈某再次以需要打点好处费为由,让周某再向其转账5万元。周某向宋某转账3.5万元,并让宋某帮忙垫付1.5万元。宋某以现金方式将5万元交给陈某。陈某收到周某的上述资金后,并没有为其女儿寻找工作,而是用于偿还自己的债务和赌博。直至陈某到案,周某共计被骗15万元。
被告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的方式诈骗他人数额巨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自流井区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责令其将诈骗所得资金15万元退赔被害人。
法官说法
成功往往来源于个人的努力和实力,而非不劳而获的捷径。在此提醒各位求职者保持理性的判断,切勿轻信通过“找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安排工作的话术。
为避免落入诈骗陷阱,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建议通过官方认证的招聘平台、人才市场或企事业单位的官网招聘渠道进行求职。在接受任何工作前,应进行充分的背调,核实信息真伪,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招聘单位资质、信誉及招聘流程等,以有效降低被骗风险。此外,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往来邮件等与求职流程相关的关键证据,一旦遇到可疑情况或发现已经被骗,便于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黄梦雨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